6月2日,“協同創新,共創可體驗的智慧空間”研討會暨達實智能上市13周年慶典在達實大廈成功舉辦。活動圍繞著智能化手段如何提升建筑物業價值、響應國家雙碳戰略,以及達實智能如何基于良知驅動,打造可體驗的智慧空間等精彩話題展開交流共創。
深圳達實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劉磅帶來了題為《上市13周年感恩分享——良知驅動,創新成長》的主題分享。

故事從4年前說起,2018年年底國內去杠桿,國際貿易戰,一片人心惶惶,我自己面對企業多年成長的瓶頸也心生愧意。一起創業的老伙伴眼神疲憊,小伙伴眼神飄忽不定。什么是長久之計?老祖宗流傳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或許是個方法。在我想要尋找方法教年輕人做人的道理的時候,恰好碰上了圣賢思想——陽明心學。我發現我自己才是企業成長的天花板,我需要學而為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在這里我體會到了兩句話。一是“人人心中擁有無盡的寶藏”,我也擁有這個能量和智慧去把公司更好的經營下去;二是“行為作用就一定有反作用”,付出就一定有回報。在多次的反躬自省中,我體會到人生成長的四部曲。要想事業有成,在事上圖名圖利,功夫在事外,智慧多一點,能量大一點,事情自然容易成。如何才能生發智慧和能量呢?需要格局高一點、境界高一點。那么格局和境界怎么提升呢?只要心上過分的貪欲少一點,人生天理大道明白得更透徹一點,心靈更純凈一點,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長遠,事情自然而然容易成。
我過去的28年創業歷程就像這樣的一群人,先奔著自己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而去,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后,希望能證明自己,帶動弟兄們一起成長;再往上走,我們追求自己心靈品質的成長,帶動大家一起追求幸福生活。
其實現在看來,人生成長的道路有一條捷徑,就是從后山往上爬,解決心靈的問題,再依勢而下,自己的人生才會少些煩惱和痛苦,自己的事情也更容易取得成就。在28周年創業之際,我感悟到創業的本質首先是修煉自己的心靈,其次是成就我們的伙伴和我們的客戶,順帶展示一下才華,自然而然地就能養家。如果說人生成長可以總結為“心-道-德-事”四部曲,那么企業成長的四部曲就對應著“使命-哲學-戰略-機制”,它與西方流行的IBM公司的企業領導力模型(領導力-價值觀-戰略制定-戰略執行)相吻合。達實如何尋找到自己的企業使命?我們首先探索所從事的物聯網技術的本質是什么。有人說物聯網鏈接萬物,有人說控制萬物,還有人說要改造萬物。我思索下來,最終在圣賢思想中找到了答案,王陽明說:“夫圣人之心,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我由此感悟,物聯網的本質是喚醒萬物!人和萬物是平等的,讓萬物與人類產生鏈接,從而激發人們在各種建筑空間當中的潛能。由此我們找到了達實智能的企業使命:萬物智聯,心心相通。我們要為人們營造更智慧、更低碳、更溫暖的工作生活空間。到2030年,我們的愿景是智慧百萬空間,溫暖億萬用戶。這就是我們為之感動為之投入的企業成長原動力。企業哲學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核心價值觀。對于達實而言,創業最初的5年中,我們心中所想就是老實誠實地創造物質財富,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5年后我們把“達實”二字加以升級,“達則兼善天下”來源于孟子,“實則恒心如一”源自于《菜根譚》。這一階段從2001年成長到2010年,我們登上了資本的市場。
13年前達實公司的員工差不多是現在的十分之一300人;那時候達實的營業收入也只有3億左右。我們連續實施多次員工持股計劃和限制性股票計劃,持續與員工分享上市成長的收益,背后的邏輯是我們與員工形成利益共同體,上下恒心如一為客戶提供服務,支撐了公司的成長。2019年我們通過學習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核心價值觀:“達”不僅是創造物質財富與大家分享,也要成就幸福生活,不僅與員工分享,也同客戶與合作伙伴一起分享。“實”不僅堅守戰略,還要把客戶裝在心里,永遠依道而行。這樣我們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我們把員工、客戶和投資者形成了命運共同體,不僅僅是簡單的利益共同體。如果說第一階段我們靠體力驅動,哪里有機會就往哪里跑;第二個階段則靠腦力驅動,學習西方的管理知識發展公司;4年前我們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進入到了“心力驅動”的階段,來自心中無限的力量就像核聚變一樣。這就是達實核心價值觀的演進。放眼未來,達實如何確定自己的戰略定位?我們要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智慧空間服務商,基于智能物聯網平臺,聚合模塊化的空間場景應用,為用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服務。前三年要健康成長,后五年要快速成長,從而從以前的規模化發展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形成3條曲線:服務于當前行業的解決方案生命線,基于自主產品為核心的解決方案突圍線,以及基于SaaS化的運營服務線,由此實現達實智能的高質量發展。以達實智能面向辦公建筑與企業園區的創新解決方案為例,這個方案架構分為3部分:中間部分是開放式AIoT平臺,下面部分是南向的設備層接入,北向則是開箱即用的豐富應用。創新解決方案具備結構化、標準化、模塊化、開放性等特點。客戶選擇了開放的AIoT平臺,將來可以根據需求靈活調節南向接入的系統設備以及北向的各類服務應用。
(活動嘉賓參觀達實AIoT智能物聯網管控平臺)
達實在創新解決方案服務上跑在了行業的最前端,我們有多年多年建筑行業應用能力的沉淀,普適性通用能力匯聚,接口開放且標準化,可以實現從我接別人到別人接我。更加與眾不同的創新是,我們在南向接口中把一棟建筑解構成多個空間場景,基于空間提供功能性的系統服務。達實智能如何在產品上做出創新呢?我們認為一個產品的價值分為有形價值與無形價值,分別對應的是物質與精神。比如達實自主研發的AI人臉識別屏,它可以用來刷臉開門,也是一個控制屏,可以控制這個場景中的各種空調、燈光、窗簾等設備,它同時是一個信息發布屏幕,我們可以通過手機直接在這個屏幕上推送信息,比如給客戶的歡迎詞等等。三屏合一的創新,把一個傳統的門禁變成了人和空間交互的窗口,變成了空間交互屏。其背后的邏輯是,以前的門禁功能屬于有形的價值,大多數是為了抑制小我,控制壞人不要進來。在這基礎之上,我們追求無形的價值,激揚大我。比如我們在達實大廈中通過大大小小的屏幕推送圣賢語錄,無形中營造文化氛圍;而當我們在屏幕中打上歡迎詞的時候,它不是拒客人與千里之外,而是迎接客人進入我們的空間。在達實智能的企業機制上,我們學習西方的DSTE戰略管理機制,讓戰略變革成為日常的工作;學習LTC營銷管理機制,來服務我們的客戶;我們也有IPD產品研發機制,形成了在創新解決方案這個細分領域的訓練有素協同作戰的團隊;以及PM數字化保障機制,支撐企業的項目數字化管理。達實還有一個百日學習成長機制,每100天我們學習一部管理學經典或者圣賢著作,這樣一步一步讓文化的軟實力變成競爭的硬實力。達實上市13年以來,我對企業成長的感悟可以總結為這樣一句話:達實的過去,源于我們的堅守;達實的未來,源于我們的熱愛。
2015年達實大廈開始動土,當時想要打造中國超高層建筑綠色智慧的標志;到了2019年啟用之時,我們感覺到這座大廈缺少一點溫度,于是應用我們的物聯網技術讓它迭代升級。到了今天,我們希望達實大廈成為中國超高層建筑綠色智慧、溫暖光明的標志。從前達實智能服務的對象多為基建辦,按時按質按量交付就可以了。但是企業家不同,企業家希望通過總部大樓的設計建設體現自己的品牌,甚至拓展自己的市場。辦公人員則希望大廈能夠溫暖光明,讓工作體驗更加美好。為此達實今年專門設立了智能化運維服務業務部門,選擇同行不愿意干,但是用戶有需求,而我們有能力做好的工作,這就是達實的創新之處。以前都是先做建筑設計,再做暖通及強電設計,然后才是弱電設計以及各種應用和軟件。但我們認為應該倒過來,以終為始。首先分析這個建筑的目標人群的需求,然后定義活動空間的細分場景,定義一個用戶界面;然后可以定義物業管理公司及行政部門的計算機界面,定義整個大廈對外展示的綜合運營大屏界面。把這些界面定義完成才是把目標客戶的需求梳理清楚了,然后我們加以應用仿真,并推動弱點與強電設計來滿足并支持它,也讓暖通設計滿足對應的要求,最后為建筑設計提供更詳實的量化的、數字化的客戶需求,這就是軟件定義建筑。為此達實設立了咨詢設計服務部門,幫助用戶明確需求,完成前期的各項工作。由此我們得出結論,一定要以終為始倒推設計,讓建筑能夠是綠色智慧的,同時是溫暖光明的。最后用一句話做一個小結:只有良知驅動,才能創新成長,才能高質量發展。